一直都希望自己能作为一名志愿者,与慈弘基金会成员一起参与到基金会的公益项目实地活动之中,直至今年初春,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当我接到慈弘轮岗通知,安排我参加甘肃靖远、平川等地的图书角验收活动时,我的心中充满了兴奋和期待,但同时也有一些不安和担忧,一是担心自己由于对工作内容不了解而影响验收工作;二是不知道那里的学校环境到底是什么情形,是不是能让孩子们真正从我们慈弘基金会的帮助中受益。
很快,我的担心被基金会的领队陶然打消了不少。陶然在确定我参加这一期的轮岗后很快打来电话和我联系,说明了这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并且细心地发来了电子邮件,里面有详细的工作计划及验收要求。虽然我当时和陶然还没有见过面,但是已经被这个投身于公益事业的小伙子热情、专业、敬业的精神所感染,也为甘肃之行坚定了信心。
4月12日我们抵达兰州,在火车站与陶然会合,陶然(本名张銮明),2011年从格桑花西部助学组织加入慈弘基金会,这个帅气阳光的小伙子,在以后共处的一周里,使我感受到了他瘦削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慈善力量,他很少谈及自己,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投入到了慈弘项目中。我们似乎一见如故,没有过多寒暄和客套,一起坐上兰州开往靖远县城的汽车,随着兰州城市渐行渐远,绿色的植被也逐渐稀少,只在黄河流经之处才会有大面积的庄稼树木发芽吐绿,很多路段都是岩石荒山颠簸难行,在这个地区工业不发达,经济落后,当地人很多外出打工或弃家而走,导致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居多。初到甘肃的情景使我陷入思考——靠知识改变命运,用知识带动发展,对这个地区来讲应该说是非常实际的一条发展道路,慈弘基金会的宗旨恰恰是以感恩博爱之心,造福困难人群,通过改善贫困地区的落后教育现状,从而唤起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已经通过“慈弘图书角”、“一对一助学”、“慈弘奖学金”项目惠及40多万学生,这些举措已经不是单纯的物质慈善救助,而是转变到对贫困地区孩子的精神层次的提升上来,经济贫穷可以依靠救济暂时缓解,精神的贫瘠却是需要用不断学习,大量阅读启迪心智的书籍和开拓眼界来持久滋养的,我对慈弘基金会的项目选择的独特性和审慎性由衷地钦佩,也为自己有这次亲身体验的机会而庆幸。
到达靖远县城后,我们见到了当地教育局教管中心的刘主任,他是一个沉稳儒雅的知识分子,致力于教育工作多年,最初负责靖远教育局方面与慈弘基金会的商务对接工作,后来发展为刘主任自发地进行公益性传播和联络,为慈弘基金会在甘肃靖远各地的“图书角”、“一对一”助学等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是在当地有积极影响的慈弘志愿者,在这背后我看到的是他对慈弘的高度信任和支持。在陶然与刘主任深入沟通后,我们商定了这几天的验收路线,靖远11所和平川3所一共14所学校,本着“先难后易”、“由远及近”的思路规划了实施方案。我们首先到达的是距离县城118公里的兴隆乡小川学校,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全校一共仅有95个孩子,13名教师,简陋的校舍被光秃秃的荒山包围着,一面五星红旗在校园里迎风飘扬,红旗伴随着朗朗的书声,给这个偏僻的乡村涂抹上了生动的色彩,它表现出来的是在艰苦环境下的崇高信仰、乐观精神、坚定信念和美好希望!校园里有三个较新的乒乓球案子和一个儿童游乐设施,听王校长说也是受捐助而来的。在学校砖墙的一块黑板上,用粉笔书写着“我读书、我快乐”和“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标语,呼应着校园内几株应时盛开的桃花,显示出勃勃的生机,这更让我们对在艰苦环境下为孩子们营造浓郁读书气氛的老师们心生感动,他们的坚守和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对孩子的未来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按照基金会配备要求,该校共有6个图书角,高年龄段和低年龄段各3个,走进教室,印有“慈弘图书角”的嫩绿色的书柜在教室中显得格外醒目,图书角管理制度规整地张贴在书柜上,所有图书都整整齐齐地摆放其中,每个班级的图书均按照要求进行了图书盖章和编码,小图书管理员认真的履行了图书借阅登记手续,四年级一班年级图书借阅登记册显示,仅在3月11日到3月26日的半个月时间里,四年级一班的同学共计借阅图书73次,充分体现同学们对这些图书的喜爱。学校老师很重视图书角项目,专门设立了“慈弘写作天地”来展示同学们的阅读成果。在接下来的几个学校走访中,“慈弘写作天地”就像一个窗口,向我们展示了孩子们接到图书之后的喜悦心情,有学生写到“谢谢慈弘图书带给我快乐,也让我知道了很多大知识小道理”;还有学生写到“慈弘图书给我带来了比课本上多的知识,让我的童年变得丰富多彩”、“神奇美丽的图书让我们如醉如痴,就连吃喝睡都会忘记”;“感谢叔叔阿姨把这么好的书放到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孩子的话语是质朴的,但是真实和无邪的,书籍给他们带来了快乐,也使他们学会了感恩,这些经过专家们精心挑选的书籍为他们匮乏的物质生活补充了丰富的精神给养,为他们放飞自己的心灵梦想插上了坚实的翅膀。
在整个验收过程中,有三点体悟和建议与大家分享——
一、 图书角活动开展的优劣程度,与学校的主要领导人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我们走访的刘川乡南山尾小学的路校长、平川区大水头小学的杜林校长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即使学校硬件设施艰苦,但是老师积极乐观,非常珍惜慈弘的图书捐赠机会。路校长黝黑的肤色,有着西北人的豪爽和耿直,他滔滔不绝地介绍了慈弘图书进入校园以后,给孩子们精神面貌带来的巨大影响,他借此开展了“书香校园”等系列活动,学校还专门统一制作书香少年读书卡片,倡导同学们利用好“慈弘图书角”这个平台,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同学们对自己读过的好书、好词、好句进行摘录并向同学们推荐;同学们对图书角也是爱护有加,把图书包上了封皮防止损坏,还专门制作了一些形态可爱的小卡片来装饰图书柜,整个学校的学生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同时路校长在“生活化教学”和“你读书,我买单”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大水头小学的杜林校长更是硕果累累,他本人酷爱读书和写作,目前有《触摸教育的美》、《课堂只做简单的事》等多本专着发表。他对慈弘图书角更是赞不绝口,他要求每一个班级借助图书做到“三有”,即有图书角、有读书心得、有班主任博客,更是自己建立并亲自管理“小书吧”,成立了“演讲与礼仪”社团,不定期举行活动,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走访过这些学校,我们发现许多班主任也是读书爱好者,对我们选送的图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他们这些校长和老师身上的信仰、责任和行动,使我们找到了慈弘文化的传承血脉。而教学设施条件都比较好的靖远县乌兰中学(第六中学),却因为校长的逐级授权多头管理而不到位,图书角没有被很好地利用,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验收工作组严肃地提出了批评,要求他们立刻整改。因此在后期项目开展的选择时更加要评判主要负责人的参与度和责任心,从而保证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利用好凝集着众人心血的珍贵图书。
二、加深了对北京慈弘基金会的理解和认识。几乎所有参加过轮岗的同事,在回忆与慈弘基金会的人员一起工作时,无不肃然起敬。在与甘肃地区学校老师交流时,他们也多次提到慈弘和其他的基金会不一样。在慈弘基金会的网站上,有着所有他们开展项目的详尽情况,有募集到的善款来源,也有每一笔善款的去向。他们以严谨专业的项目管理体系,以规范务实的管理流程、以全面透明的信息公示,为理性公益搭建了一个值得信任的平台。无论是这次与陶然同行,还是与慈弘其他人员交往,在他们身上都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公益的力量。他们人手少,工作量大,但是对每一个项目他们都会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没有丝毫马虎。他们所做的善行善举,不是简单的捐款捐物的施舍,而是了解孩子们的渴望和需求,去做最切合实际的援助,这是用心灵在关爱和引领!在受资助人眼里充满感激和敬佩的时候,慈弘人自己却低调谦卑,一位老师说陶然是个谜,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热情从事这项工作,而他只是笑着说他没有什么伟大,他只是喜欢去做。陶然就是慈弘人其中的一个代表,大爱无言,至善无声,他们为用好每一分钱而辛苦奔波,他们为帮助每一个弱者而殚心竭虑,他们用青春和激情点燃了贫困山区里孩子的心灵火种,担负起了公益践行者的责任,赢得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和赞誉。
三、将德龙文化和慈弘基金理念相互结合,扩展项目实施效果。慈弘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帮助贫困学子实现学业成就的梦想,目的是通过物质的捐助实现精神的成长,让这些孩子们最终成为创造社会价值的有用人才。德龙集团发展至今,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社会创造了数十亿计的社会财富,德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观和“立德、立业、立回报”的核心价值观与慈弘基金会捐助的孩子成长方向是契合的,因此建议:
1、我们以适当的方式,把德龙集团的企业文化介绍给受捐助学校的孩子,让他们了解捐助者来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钢铁行业面临困境的今天,企业以高标准的环保投入,成为绿色制造的行业典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德龙文化就是公益精神的体现。
2、利用假期组织有突出成绩的学生图书管理员、优秀老师等到企业参观,开展“慈弘夏令营”活动,让他们走出偏远山区,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也激励他们努力读书,学有所成,建设家乡,回馈社会。
3、发动集团员工对于西部偏远地区的单亲家庭孩子和孤儿,给予一对一“暖心关爱”,慰藉他们幼小的心灵,避免在孩子的成长期形成自闭和自卑性格,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始终保持阳光开朗的心态。
撰写此文时,我脑海中还是不断浮现出在兴隆乡、在刘川乡、在平川的学校校舍,老师和单纯可爱的孩子们的形象依旧历历在目。我虽心情起伏,却无法拼凑出华丽的辞藻来抒情叙意,唯有用平实朴素的话语,表达我的真心情感。慈弘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学校,每一个参加轮岗的人员都仿佛经受一次洗礼和熏陶,在这个物质世界快速发展的今天,道德的精神缺失却日益加重,慈弘人所具备的谦恭、无私、包容、慈悲的优秀品质,必将带动和影响无数个善良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也必将有千千万万的孩子心灵成长得到关爱,我愿意为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行动中体验自己的价值,无怨无悔地付出,收获自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