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结束了在青海循化县一周的慈弘轮岗,我踏上了从西宁回邢台的列车。伴随着火车行进的节凑,过去5天走过的每一个地方、每一所学校、可爱的孩子和他们的家人,像电影回放一样在脑海里一一闪过,心底涌出很多复杂的感情,是放不下,是舍不得。
此行轮岗的目的地是青海省西宁市循化县。从西宁到循化县城,长途汽车约四小时的车程。汽车一会走在盘山公路上,一侧就是深谷;一会走在山谷里,两侧悬崖笔直如刀切。远处红色、黄色的山上一棵树都没有,甚至连草都不长,不时有滚石坠落,司机开车很是小心谨慎。手机信号时有时无。队长周亦鹏给我们传授经验说:坐车走山路时不要四处张望,更不要往谷底看,最好的办法上车睡觉,说这是他在玉树地震时做志愿者时的经验。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300米,地处黄河谷地,人口约13万,主要是撒拉族、藏族。当地农村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接受慈弘帮助的孩子,大部分是父母双亡的孤儿,还有一部分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老周走路奇快、语速奇快,分配工作井井有条、风风火火。
在验收图书角过程中我们发现,学前班孩子入学率最高,最多的一个班有50来个孩子;但随着年级升高,学生越来越少,到了6年级的最少一般就十几个。辍学的原因,很多都是高海拔高寒的环境使家里大人患上了关节炎、肺病等病,一旦得病就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家里顶梁柱塌了,十二三岁的孩子不得不早早出去打工养家糊口。
给我印象最深的在尕楞乡苏呼沙小学,该学校有学生80多个学生,四个老师,其中有一对是夫妻平时就住在学校,校长朱顺民一看就很朴实,不善言谈,但在我们验收图书角时,他说起来滔滔不绝,说以前因为条件有限学生课余时间除了疯跑,基本都是玩,这样对孩子来有安全隐患,曾经有孩子摔倒导致骨折的好几起,因为都是留守儿童,都是他亲自开车把孩子送到医院并垫付医药费;自从慈弘图书来了后,给孩子课余时间带来欢乐,图书借阅率很高,孩子很喜欢,感谢慈弘的捐助,这个学校留守儿童很多,老师实际承担了孩子父母的职责,每次放学时老师都要孩子送到家里亲自交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手里,懂事孩子会挥手说老师妈妈或老师爸爸再见。说这些话时朱校长眼圈发红了,这个40多岁的汉子,黝黑的脸庞,灰白头发,看上去像50多一样,这是一种坚守,一份奉献精神,西部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这份执着和奉献精神感动了我,令我肃然起敬。当我们离开苏呼沙小学时,孩子们一直跟着我们跑到学校门口,用纯真的童声争相喊着“叔叔再见!叔叔再见!……”,这一刻我感觉到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我默默祝福这些可爱的小红脸蛋们。
短短几天很快就过去了,当我们看到慈弘捐助的图书角项目由孩子们自己管理的井井有条,一页页孩子们借阅记录,看来孩子们多么渴望读书渴望了解外面世界,看到他们一双双纯洁无暇的渴望知识的眼睛,看到经过一对一助学很多上不起学儿童重新回到学校、回到教室读书,直至考上大学从而改变命运,否则他们会重复父辈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熄永远走不出大山,确确实实还有很多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和资助,此次轮岗让我也更进一步了解慈弘的公益理念,也让我的心灵进行了一次净化,感谢慈弘给我这一次西部助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