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青海之行开始于2014年4月21日,我们从西宁出发,向着循化县萨拉族自治县进发。汽车在大山中绵延起伏的山路上穿行,一路上感受着四季的变幻,萧瑟的高原风,绵延的雪山,婀娜摇曳的绿柳,明媚的艳阳天。享受着这一切,我们不禁为这片土地的自然风光所折服。
我们的工作是对申请资助孩子的家庭进行采访,核实情况后确定资助与否,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循化县道帷乡的藏区,离循化县城大概一个小时的路程,这里不同于循化县的美丽与繁华,最高处海拔为3800米左右,藏民就是住在这样的环境中,虽然政府实行了村村通工程,现代化的水泥板路面把各村联系起来,但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平原的陌生人来说,高海拔的气候,依然难以适应,这里没有整齐的房屋,全部依山而建,无任何规律的散落在山坡上,院墙全部土坯砌成,近些年政府出资部分资金对藏区的旧房进行了改造,我们采访的大多数人家都建起了新房,但却因此欠下了外债,有的人家仍住着以往的旧房,房间里幽暗而脏乱。
两天之内,我们走访了四十余户学生家庭,这些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有的子女多,负担重;有的无父无母,跟老人生活在一起,没有收入来源;有的甚至成了孤儿,无家可归。这一切都是我在采访前无法想象的,使我忍不住为这些可怜的孩子潸然泪下。
我采访过一个叫卓玛杰的孩子的家庭,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去世,母亲为了家庭,没有改嫁,一个人要供养两个孩子,一个老人。奶奶今年74岁,老年病比较严重,姐姐在循化藏中读高三。家里养了30只羊,每年收入6000多元,这也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给老人治病和供养孩子上学,对外借债8000元。这个家庭是我们访问过程中海拔最高的一户人家,访问过程中,老奶奶一直对我们哭诉,虽然我们听不懂她的语言,但是真情流露着实令我们感动。当我们离开的时候,老人一直送我们到院子门口,站立许久,不忍离去,我想此时的她的心中一定有一个梦。
我们曾经去学校看过一个叫斗拉加的孩子,世间所有的不幸都发生在了他一个人身上,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母亲后来改嫁给别人,他只有跟奶奶住在一起,三个月前这个唯一的亲人又永远离开了他,这个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儿,上学时在学校住,放学后在亲戚加轮流居住,可想而知他要默默承受多少冷漠,这些折磨使得孩子性格非常内向,不敢和陌生人说话。
我们第一次去他母亲新家庭走访的时候,他的母亲没有在家,我们走了之后,她听邻居说慈弘基金的曾经去过她的家里,跑了很远的路在路边等着我们的车,最终我们在路边看到了她,朴实的脸上布满了汗珠,我问他丈夫什么时候去世之类的问题,她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我为自己的无心之过而羞愧,实在不再忍心问下去,只能默默责怪天理不公,甚至草草结束了访问,含着眼泪钻进了车。透过车窗,我回头看着他的身影,依然站在原来的地方。我相信眼泪不会说慌,它向我们倾诉了这位母亲的满含期望的梦。
最后我们访问了娘毛才让的家庭,家中有6口人,上有年迈的奶奶,下有三个儿女需要抚养。姐姐是父母亲收养的弃儿,弟弟患有脑瘫。为给弟弟治病,不仅花光了家中的积蓄,还欠下了3万元的外债。姐姐常年省外的饭店打工,收入只能维持自己生存,无法接济家里。母亲患有关节病,父亲在家种地,基本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并且要负担母亲和奶奶的医药费。这个家庭让我动容的不是他们的贫困,而是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试想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是否能够承受。采访时,我们看到了小屋里脑瘫的孩子,身上很干净,可想而知,母亲的照顾有多么细心。面对如此的压力,母亲的表现令我们汗颜,她一直都面带笑容,从她的眼里没有看出一丝不快,也许是早已适应了苦难的生活,但我更相信,她的心里始终藏着一股永不向命运低头的信念。
以上所列的经历,只是这个地区的一个缩影,不幸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但回头想想,更深得体会到女性的伟大,她们无论要经历多少苦难,不管身在哪里,心中都装着一个美丽的梦---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将来,都在为孩子不懈的努力。
这次循化之行,让我感触颇多,对慈弘资助活动也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1. 在资助的同时,更关注孩子的心理辅导。
走访过程中,我们去学校看了孤儿家庭的孩子,通过与斗拉加的接触,从一个简单的拥抱都能感觉到他的身体在颤抖,他性格内向,害怕与陌生人接触,我想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就是长期独自生活,缺乏亲人的关爱。对于这种孩子,我认为心理的资助要比金钱的资助更重要,治愈他们心灵的创伤要比治愈生活的创伤更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将来更好得适应社会。因此我希望慈弘能吸收做心理辅导的支援者,与他们建立联系,去藏区专门为类似的孩子做心理辅导,让他们自觉的勇敢面对不幸的生活。
2. 建立贫困孩子家庭数据库,加强与其他慈善组织的合作。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其他的慈善组织频繁的与校方接触,进行诸如“每天增加一顿饭”等慈善项目,他们同样需要对申请资助的学生家庭进行走访。这个过程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我们能加强与他们的合作,建立家庭情况数据库,就能使更多的贫困家庭得到资助,也避免对资助过的家庭重复资助,还可以把省下来的资金更多的用到慈善活动中。
3. 关注资助后期执行情况,使资金能真正用到孩子身上。
对于有监护人的正常家庭和单亲家庭来讲,我们可以直接将善款发放到监护人手里,后期可以通过家庭了解善款使用情况,但是对于无家可归的孤儿来讲,我担心善款无法得到落实,善款被非父母的监护人私用,我的建议是与当地教育部门或校方签订善款使用协议,产生法律效力,将善款直接交与学校,专款专用,保证一年内不再向学生收取善款使用范围内的费用。
以上的这些建议可能比较片面,请慈弘各位领导多加指正。此次青海之行,让我领略到了青海高原蔚蓝的天空和冰雪覆盖的山峦,也感受到了如此风景下劳苦耕作的朴实人民生活的艰难,期冀着不远的将来还能有机会为走上高原为他们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