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份,我踏上了青海西宁之旅,此行的目的是协助北京慈弘基金会周亦鹏老师,完成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和互助土族自治县共9所学校的新建助学点考察工作;重点了解这里的孩子们读书、学习生活情况,带给他们渴望的书籍,让他们通过读书,接触更多的知识和外面的世界,改变命运,放飞梦想。
12月份的青海天气寒冷,到达西宁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时分,与周老师会和后抓紧完成前期物流遗留的工作,稍作调整下午4点,踏上了去黄南藏族自治州的班车,车辆在起伏漆黑的山路上颠簸着,途中人烟稀少,山陡路弯,望着路边深深的沟壑,我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了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第二天我们就马不停蹄的奔赴同仁县的五所学校——黄南州中学、曲库乎乡寄校、曲库乎乡古德完小、保安镇麻巴中学,通过沟通感受到这里的孩子们是多么的不容易,黄南州中学因为坐落在州府所在地,各种软硬件设施还比较完善,可是当我们离开州府驱车20多公里来到曲库乎乡寄宿学校和古德完小学时,我的内心被触动了,此时近中午时分,这里的孩子们全都是爬在水泥地上写着作业,蹲坐在教室外墙跟下看书,看着他们认真的态度,那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求,抓着他们冰凉冻肿的小手,看着他们可爱的透着“高原红”的小脸蛋,我的眼睛酸了,感受他们渴望知识,也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他们在不断的求知;当我问老师同学们为什么不在教室里学习看书时,回答我的是外面暖和,因为教室里没有取暖设施,此时我内心感受无法表达,我的眼睛止不住又湿润了……
抓紧与学校的老师进行沟通,按照之前设定好的程序进行工作,指定了专门的爱心助学联络人,做为慈弘基金会在这些学校的图书角工程的“义工”;学校的老师知道明年3月份书籍和书柜就会陆续送到学校,他们的脸上流露出高兴的笑容……
两天的黄南藏族自治州之行很快结束,我们回到西宁稍做休整,在周老师带领下又坐上了去互助土族自治县的班车,到达互助后,接待我们的是互助县一中的蔡校长,以及这次互助县五个要进行助学点考察的五所学校的中心校校长,看到老师们殷切期待的目光,感觉老师是多么重视我们的慈善行动啊!在蔡校长的帮助下,我们用了两天的时候,对互助县共六所学校(其中一所小学是临时考察)进行了新建助学点考察,并签定了助学协议。考察结束了,回到宾馆,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感动、牵挂、思考……
几天时间过得很快,但感觉自己思想认识变了。
首先思想上对慈弘慈善事业有了重新的认识,“公益最需要的是坚持”,周亦鹏老师如是说,他们选择做慈善事业去帮助这些孩子是发自内心的,不图什么回报。他们爱这些求知若渴的孩子,每当见到孩子的时候,能够看到周老师发自内心的微笑,会情不自禁的拉起孩子的小手沟通交流,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让我身心感动;知道了他们常年奔波在偏远山区,有事连手机信号都没有的地方,交通不便、吃住不适,抛家舍业,常年奔波在高海拔地区等等,让我对基金会的同事们心里充满敬意,充满感动;知道了作慈善事业的人如果不是真心去做,根本就无法坚持下来,随着工作的开展深入,让我对董事长夫妇创立慈弘慈善事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内心的感触也越来越多。播撒爱心,收获快乐。
亲历了这里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反思我们的孩子一日三餐营养丰富,他们却整天只能吃国家补贴的三元的伙食,上学基本都是自己要走几公里山路才能到校,穿着破旧的衣服,因为缺水干旱手脸总是黑黑的,而城市里的孩子都是车接车送,穿着鲜亮的校服差距太大了;真想让自己的孩子也来参加这项活动,受受教育,让他感受一下同在一个蓝天下的差距,应该如何珍惜现有的学习环境,如何懂得感恩与回报。
虽然政府加大了对西部边远山区的财力支持,看到了每座学校都是乡镇里建设最好的建筑,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很到位,但是学校的软实力不行,教学水平和学生生活条件还很差,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得不到满足,顿时使我明白了丁董事长夫妇的创立慈善机构的初衷,让我明白了慈善就是尽自己能力,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希望还能再次走进青海,进入这些孩子中间,让我们的爱心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投身慈善事业,让更多的贫困孩子受益,我希望能有机会为这些孩子们做点什么。
最后的建议:
1、简化助学流程,助学项目向村一级学校倾斜,那里才是最需要慈善帮忙的学校。
2、基金会考虑保定涞源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山区,慈弘图书角项目深受学校老师、孩子欢迎,若在当地开展也能使当地学生受益,另一方面也能提高企业在当地的美誉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