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善同行——记录心灵之旅
我们原本有颗善良的心,但被尘世污染,请相信——西行,会让你拭去尘埃,还您原本的明净。
记录文字,是为远行……
镜头一:80多岁的老奶奶站在她倒塌一角的房子前,向我们介绍这就是她的家,由于方言的障碍,她的话我们听得一知半解,但从她溢满泪水的眼睛中,我们完全读懂了她的伤心、无奈、苦痛,甚至是绝望。最后,从随行的老师口中,我们得知:老人现今独自抚养他的孙子,孩子的父亲已过世十年,母亲早已改嫁,再无联系。老人原本养育了五个儿子,其中一个已过世,但剩下的儿子中只有一个给她一口吃食,有些甚至多年未曾照面。前年孩子的爷爷过世,剩下孤老孤儿相依为命,他们仅有的收入,是老人每月85元农村养老保险金和孩子每年1800元的孤儿补贴,这些包括她们的生活费和孩子上学所需。老奶奶近年身体经常疼痛,尤其腿脚走路更是蹒跚,但从未舍得去瞧……
镜头二:念及死去的丈夫,这个刚40岁的女人嚎啕大哭,他的男人已经走了六年。六年中,她独自抚养着四个上学的孩子,坚持着不改嫁。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地区,丈夫死后女人的改嫁很是常见,而且一旦改嫁就意味着和以前的家庭包括孩子彻底断绝关系,我们不能责怪那些改嫁的女人被生活所迫的选择,但我们却由衷地敬佩这个女人的坚守!
镜头三:家访的路很长,为了节约时间,我们中午准备在山中一个普通学生家里填下肚子,却意外地遇到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是这个家庭此次申请助学学生的姐姐,姐姐去年高考被四川邮电大学录取,但因家庭困难未去上学,当随行的老师喊出曾经学生的名字时,泪水充盈着她的眼眸,淌过她的脸颊。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这个原本有望成为大学生的女孩,等待她的命运是近期嫁人……这个贫穷的家庭拿出他们最好的食物招待我们,金黄的馍馍、新宰杀的土鸡,但这一切让哽咽的我们都难以下咽。当地回族人的传统,客人到来,主人是不上桌的,学生七十多岁的爷爷听闻我们到来,前来看望,这个患有低血糖的瘦弱老人,晃动着枯燥的双手劝我们多吃一点,但就是不与我们同桌而食……
其实,我们很幸福,只不过这种幸福在我们自我的不满足中渐渐地遗失。帮助别人,与善同行,你还会更加幸福!
镜头四:教室中,孩子们听闻慈弘基金会的到来,热烈的鼓掌。交谈中,意外的发现在初三的班级中,发现两个特别矮小的学生,询问他们的年龄,一个15,一个16,但他们的身高看起来尚不及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奇怪中,旁边的老师放佛看出了什么,把我拉到一边,悄声说:这里有些孩子家里特别穷,每天只吃一顿饭,个子就长不起来……
镜头五:在孩子们的宿舍,当问及他们的生活费,孩子们回答基本每周回家一次,一周花销有30的、40的,最少的只有10元,那10元能吃什么呢?食堂的面一碗就3元,尽管国家有营养餐补助每天3元用于午餐,但一周五天上学,10元每天两元孩子们回答:吃馍。然后我们看到了他们塞在包裹里的馍,和我们在农家吃到的金黄色的馍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膜表面几乎看不到油层,摸起来又干、又涩、又硬,一周一张膜,伴随着他们的早晚餐,奢侈时就是两个学生合着买袋咸菜……
我们也许做不了太多,但尽我们努力去做,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和我们一起在做。而且,慢慢地,你会发现,你得到的比你付出的还要多。
青海的山是荒凉的,用当地老师的话说:当地雨水匮乏,农民种地就靠老天爷的脸色,你看山上光秃秃的,偶尔有树的地方就一定有村庄。这里的人祖祖辈辈用汗水耕植着山田,生息繁衍着。归途记录文字时,我们忍了又忍的泪还是落了下来……
蒋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