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中国网教育频道,作者:曾瑞鑫,责任编辑:曾瑞鑫)
杏霖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公益研究中心
"慈善信托"主题工作坊成功举办
日前,杏霖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公益研究中心在共同举办第三期"北京公益基金会能力建设"工作坊,本期议题为慈善组织如何参与实施"慈善信托"项目。
北京市民政局慈善工作处、公益领域专家和专业信托公司为大家详细解读政策,分享实际案例,希望通过充分的交流和碰撞,让更多慈善组织清晰了解慈善信托这个新事物,为机构未来发展做知识和资源储备。本次工作坊为北京市福利彩票公益金项目支持。北京市80余家公募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的管理人员参与了本次工作坊。
活动现场,北京市民政局慈善工作处杨莉萍处长、北京市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金锦萍从法律规范、政策与政府支持、操作规范等角度带来了精彩的互动式发言。同时,阿拉善SEE基金会副秘书长张媛、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王丹,为到场的公益领域同仁分享了各自基金会从项目规范管理、开展慈善信托方面的体验与感受。中国建设银行子公司建信信托部门副总经理王汝成为大家分享了建信慈善信托业务规划及方案,从另一个层面给大家扩展的未来合作思路。
2016年9月,伴随着《中国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出台,高效规范开展公益项目,组织慈善信托工作成为了公益行业热议的重要议题。人们关注慈善的意识越来越强,慈善的大众化趋势逐渐显现。如今,当互联网、移动终端日益普及之后,慈善的参与度也变得更为广阔。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慈善已经成为众多新兴富裕阶层的一致选择。
信托公司若能充分发挥信托在"财产传承"、"资产管理"方面的独特优势,不断推出满足慈善需求的创新性产品,必能受到市场关注与肯定。从财富管理看,信托所具有的风险隔离和破产隔离机制能够使信托财产保持独立性和安全性,再加上信托制度运用灵活,能够有效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与传承。从促进公益项目和慈善组织发展看,具备良好社会口碑、公开透明运营的慈善组织所开展的符合法规、政策规范以及社会期待的能够解决若干社会问题的"可见性"、"可量化"、"时效性"的公益项目必然成为慈善信托的选择,也会成为公众参与公益的新的选择之一,这都会促进慈善行业的发展与慈善项目自身的规范发展。同时,《慈善法》明确了慈善信托的备案制度,明确了受托人、监察人的义务,这些充分说明了我国发展慈善信托的愿望和决心,也说明我国的慈善事业将走上越来越专业化的管理道路。
本次工作坊,通过法规与政策解读、案例分享,在法律、政策、实务操作、专业信托机构的选择上,给公益同行们带来了具有可借鉴意义的分享。我们相信,在2017年将会有更多的慈善信托产品诞生,期待更多的慈善组织勇于尝试,给慈善信托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作出慈善组织应有的贡献。
本次工作坊由杏霖基金会组织承办,会上杏霖基金会庄伟秘书长介绍,自成立7年以来,慈弘一直秉承着"务实、严谨、专业"的精神,关注贫困地区教育,为理性公益搭建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平台。不断丰富完善"悦读成长计划"、"阳光之家创可乐课堂"、"阳光之家幸福课课堂"、"一对一"助学等公益项目,打造公众、企业、教育专家、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服务和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儿童的阅读成长。发展至今,项目已在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广西、河北、北京,设立县、乡、村一级学校助学点628个,项目整体惠及学生超过100万,捐建了6693个班级图书角,图书 1003950册。"创可乐课堂"累计在北京9 所学校48个班级开展525节创可乐,长期受益学生人数2014名;"幸福课堂"培训西部 3个乡10所学校26名乡村教师上课,约500名乡村学生长期受益。在减少辍学率、升学率等方面贡献社会的力量,帮助乡村地区儿童通过自主阅读,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交流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未来,杏霖基金会将通过引入更多的专家资源,与政府部门、公益机构、法律机构、金融机构、教育机构等保持密切沟通,通过交流与学习,逐步开展慈善信托工作,也将会继续支持基金会能力建设,将会为更多公益组织提供科学、专业的主题工作坊和分享。
原文链接:http://edu.china.com.cn/2017-01/09/content_400641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