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7日,杏霖基金会暨阳光之家·创可乐课程的志愿者交流会,在北京望海楼“公益+”空间举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5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交流活动。活动现场,来自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郝岚老师,天津市和平区新华南路小学语文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兼班主任——姬璠老师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参加督导和交流。
在两位教育专家的帮助下,青年志愿者分享了“创可乐”课堂中珍贵的点点滴滴,也在专家的引导下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承担起志愿老师的责任。他们的志愿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对“创可乐”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破冰”现场
交流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引入了生动有趣的介绍彼此的方式,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实现“破冰”的效果,迅速使年轻人放松下来,融入到集体讨论中。他们有的人希望能够更好地从事志愿服务、也有的人希望在实践中去实现自己改变他人和自己的心愿。
活动第一个环节,志愿者们组合成小组,抽取主题问题卡,以集体讨论、模拟情景剧的方式,对创可乐课程中遇见的学生融合问题、动手能力提升问题等等,分享工作思路,寻求解决办法。
分组讨论
来自天津师范大学的郝老师,针对志愿者展示交流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纠正。第一,郝老师提出,各位志愿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口头语和网络语言。这些成长期的孩子们对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很看重的,所以稍有不恰当的言辞都可能对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第二,老师发现志愿者们大多都对创可乐的教学保持着很高的热情,但依然给大家打了预防针——长期作为教师后,一定是会有挫败感的,因为教育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会在短时间内真正改变什么。而那些美好的理念,往往是很难有效在这些稚嫩的孩子之中开展的。第三,这个阶段的孩子,也应该适当地给他们一些批评和惩罚,让他们能够树立规则意识,教会他们社会化。
专家与学生分享教育理念
郝老师通过分享了自己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引导志愿者们对创可乐项目、对自己的角色有更深入、更理性的认识。接下来,身为一线教育工作的姬老师也带来了精彩而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分享,她提到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心理问题,行为问题往往跟大家早期经历有关。
有的孩子不合群,有的孩子内心非常自卑,有些孩子跟别人起一些肢体冲突、语言冲突,这些行为问题看似是个人问题,实际上与他早期经验有关,早期经验当中缺失一些关注、关爱,必备成长技巧,导致他成长过程当中产生行为问题。
在打工子弟学校,可能多多少少也会出现一些这样的孩子。所以,志愿者们在与他们的互动时,应当多理解,并用适当的方式去引导他们向更完整的人格转变。她提出了一些方式,希望志愿者们能够思考并实践,如:通过书信沟通等方式深入孩子的内心;通过绘画,画出理想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在画中发现孩子的心理状态;通过“箱庭疗法”像让孩子摆出自己理想的世界,以这些方式去走进孩子的心灵,从而用最适合他们的途径去引导他们。
认真记录心得体会的青年志愿者
正如郝老师在交流中所说,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做,而是因为我们的坚持才会有希望。正如创可乐的志愿者所说,我们的努力不一定使孩子们的创造力都能突飞猛进,但至少我们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乐趣,会使他们的思维有一点点的改变。这便是创可乐的价值和意义!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