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unsplash)

每当雨季来临,频繁的降雨使某片流域的水位上涨,河流、湖泊间歇性的连成一片,其他水域的鱼或鱼卵就有可能“流浪”到本没有鱼的地方,等水位恢复,它们也就成了新栖息地的原住民。

但别以为鱼类只能顺着水流游到新家,有一些鱼很可能是靠自己的本事“爬“过去的。

美洲鳗鱼(Anguilla rostrata)就会以定向、协调的方式在陆地上爬行,在这个过程中,它们的整个身体都会经历高振幅的起伏运动。还有一种鳗鲶鱼(Clariidae:C)甚至可以在陆地上捕食,在捕获陆生猎物(主要是昆虫)时,它们的嘴巴会反复张开和闭合,直到猎物牢牢地夹在下颚之间。

此外,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俗称跳跳鱼的弹涂鱼也具有两栖动物的特征,它们可以远离水源或在没有水的泥滩上停留很长时间,有的种类甚至能够完全离开水体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弹涂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曾作为食材有幸参演第二季《舌尖上的中国》。

能在陆地上活动的鱼儿不在少数,人类目前已经发现了大约两百多种两栖鱼类,尽管其中的大部分成员并不能长期在陆地上“行走”,但也有特例,包含弹涂鱼、鳗鱼在内的四个科属的种类通常能在陆地上停留数小时或数天。

还有种罕见的情况是,鱼卵可能会跟着迁徙的鸟类,"飞"到山顶湖泊或者楼顶的蓄水池这类地形阻碍大的地方。

一项来自巴西水生生态系统生态与保护实验室的研究就发现,从疣鼻天鹅的粪便中找到的鳉鱼卵,完全有被孵化的可能性。从吃下到排出鱼卵的数小时内,天鹅可能会飞行数百公里。在此期间,鳉鱼卵能够存活下来,主要得益于其特殊的体质,它们的胚胎外有一层坚硬的绒膜使其与外部分离,以抵御长时间的缺氧脱水环境。

(图/unsplash)

另外,也有研究人员用八只野鸭,两种鲤鱼卵做过实验。他们先给每只鸭子喂下3 克受精卵(约500个卵),检查鸭子的粪便后获得18 颗完整的鱼卵,再筛选出12颗具有可存活胚胎的鱼卵,最终成功孵化出了3条小鱼。研究还指出,鸭子体内绝大多数的鱼卵会被传播至附近10公里以内的地方,但理论上来说,最远的距离可以到达360公里。

而与长途跋涉而来的“外地鱼”相反,一些出现在池塘的鱼类有可能本来就是土里的原住民。

在炎热干旱的非洲大陆,一种学名为弗氏假鳃鳉(Nothobranchius furzeri)的鱼会把卵产在土层之下,它们的鱼卵可以停止发育并在干旱的情况下存活一年以上,一些品种的鱼卵甚至在停止发育3年以后还能孵化。

当雨季来临,洼地被雨水填满,埋在泥土里的鱼卵就会孵化,新生的幼鱼会在3-4周内快速成长。

除了依靠自己的努力,还有一种鱼儿们“不太情愿”的方式,也能让它们摆脱水源的束缚成功搬家。

据BBC报道,斯里兰卡西部的一些小村庄曾经发生过罕见的“鱼雨”事件,一些鱼儿从天而降,落在村民家附近。科学家推测这些鱼是水龙卷带来的,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相对较浅的水域上,旋转的旋风发展成“水龙卷”并吸入水中的几乎所有东西,包括鱼、鳗鱼甚至青蛙。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从天而降的鱼最好不要乱吃,因为不知道有没有污染或者寄生虫,嘴馋的朋友看一看长长见识就好了。

来源:微信公众号“答案如下”

作者:答案如下

编辑:潘茜、杨敏(实习)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